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湖头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中文注册
查看: 261|回复: 0

五十米船巷 再听不到纤夫的号子 [复制链接]

Rank: 5Rank: 5

发表于 2023-2-19 19:51:14 |显示全部楼层
   古渡 的沧桑岁月

  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有一条小巷名曰“船巷”,连接着曾经湖头兴盛时期的码头和繁荣的湖头街。船巷现在小得几乎让人忘记它的存在,然而,有谁曾想到,小巷尽头的几级台阶,连接的不只是码头,而是古代“海上丝绸之路”,连接着泉州港。

  曾经这条小巷熙熙攘攘,热闹非凡,如今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,才能记得那段繁华的时光;曾经这里商贾云集,周围几十家商铺人气兴旺,山海的物流商贸,在繁忙季节,溪面舟楫云集。

  大浪曾东去,帆引海风百里顺;使舟何日归,橹摇山月一溪清。济川宫,又名“大使宫”,位于船巷的码头旁边,始建于明朝,是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庙宇,见证了湖头参与古代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贸易的辉煌历史。大使宫供奉明朝航海家郑和,这在泉州地区少有,很有历史价值。旁边的法石宫,始建于明崇祯年间(1628—1644年),内供奉法石尊王、文武圣侯、恩主元帅、麻公尊王。船巷、码头、大使宫、法石宫,构成了湖头渡口文化。船巷古码头上游百米远的溪后渡,沿堤绿榕成阴,为远近行旅要道,周边县的客商就是由此到湖头贸易经商的。

  曾经的“霞浦鱼灯”及湖头溪渡等景观,如今很多都踪迹不在。剩下的,是繁华古渡的沧桑岁月。
  郭阿婆走在船巷的石头路上,已不见往日繁华
  “来搬货哦!”许久未听到熟悉的吆喝声,成长在溪边的李青,着实想念记忆里码头上的繁忙景象。
  安溪县湖头镇,曾是安溪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重地,素有“小泉州”之称。晋江上游西溪,从安溪湖头镇流淌而过,这一段流域,当地人唤作蓝溪。73岁的李青老先生,儿时就住在蓝溪岸边,可谓是“听惯了艄公的号子,看惯了船上的白帆”。
  如今,连接着码头和中山街的“船巷”依旧,而码头上络绎不绝的景象已踪迹难寻。但关于山区开辟水路的佳话,却仍在静静流淌的水波中,不断传唱着……
  古码头已沉寂许久,如今只停了几条小船
   船巷依旧在 码头已沉寂
  拄着拐杖,83岁的郭阿婆,第无数次走过船巷。小巷约五十米长,不过一米宽,乱石铺就的路面,早已磨得发亮,伴着周遭渐渐蔓延开的青苔和斑驳的墙体。“我住在这里60多年了!”郭阿婆说,船只停运年代虽已久远,但她还依稀记得码头上的繁忙景象。“农历七月的时候,那才叫热闹呢,船只都聚集到码头上来,一起祭拜码头边上济川宫的‘大使公’。”阿婆边说边用手在岸边比划着当年船只聚集的盛况。

  73岁的李青老先生,何尝不惦念码头人头攒动时的热闹:傍晚时分,船只靠岸,纤夫们整齐地呼着号子,船只一一靠岸,船工放下帆后忙着抛锚,再将船上的大粗麻绳栓到码头的石墩上。船工卸下货物,码头周边的脚力们便大喊“来搬货咯!”那时,他最爱看的便是船工抛接草纸,两人你来我往,草纸在空中划出淡黄色的抛物线,他们动作娴熟,极少有失手的时候。

  时光流逝,站在自家阳台上,李青老先生用手指了指码头原来所在的位置,拴麻绳的石墩早已不在,大溪石铺成的码头也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面。顺着李青旧宅往下望,墙角遗留着不少凹陷处。“那是以前船舶停靠,随着水浪摇曳在墙角上磕碰留下的痕迹,”李青说,“当时的水位比现在高多了,站在二楼阳台放下钓竿,就能钓鱼!”
   大使宫的守护
   十字街的美食
  蓝溪边上,有一座小宫。据碑刻记载,此宫庙叫作济川宫,又称大使宫,始建于明朝,位于泉州往湖头繁荣水路的古码头,是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庙宇。早期香火鼎盛,后因年久失修倒塌,2005年由附近热心人士捐款集资重建。
  李青说,蓝溪水在春秋时节,随着台风来袭,也会变得躁动不安起来。那时候,船工们会在岸边固定好木船,水浪涌来时,木船摇晃得厉害,船工便会迅速离开船只,登陆岸边的“大使宫”,祈祷船只平安。
  风平浪静之时,也是船工忙碌之时。装卸货时,工人们弯着腰哼哈着曲一步步登上通往船巷的石阶,穿过狭窄的巷子,把货物送到湖头中山街上的店铺里。收工后,他们便三五成群地结队到十字街上吃点心。十字街是美食聚集地,有炸菜粿、炒米粉、小肠汤,还有远近闻名的咸笋包、芋头包、鸡卷。这些美食,是工人们补充体力的珍饷,也常把儿时的李青馋得口水直流。
  长大后,李青离开了湖头,到厦门求学,后在泉州市区工作。如今,已退休的他回到故乡,再次登上阳台,昔日的繁华盛景不再,目之所及是溪边一片荒芜的沙滩,让他不禁感叹:童年时此地的美景,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岁月深处了?
   山区水运佳话
   见证海丝盛景
  安溪湖头文物管理办主任李清黎介绍,湖头镇的水路运输史由来已久,开辟水路的人为明朝时期的李森,是湖头李氏的先祖。明嘉靖《安溪县志》载:“湖头市,在感化里,百货所骤,号‘小泉州’。”可见当年市肆之繁华。
  李清黎说,当时从泉州运来和从安溪运过去的货物有较大的区别。从泉州开来的船,主要运载盐、布等生活用品,而从湖头码头运出去的物资,主要为本地产的山货,如毛竹制品、茶叶等,所辐射的范围也不仅限于湖头镇当地,永春县、德化县、漳平等地的一些物资也会从这里运到泉州港。
  不过,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,湖头镇的水路运输慢慢没落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,来往的商贸船只逐渐减少,水路交通的货运功能也慢慢减弱。十几年前,附近还建起了小型的水电厂,船只往来的盛况,便成了历史。
  “无可否认,船巷和大使宫前消失的码头,都曾见证了湖头镇商贸往来的繁荣,它们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注册

手机版|湖头论坛 ( 粤ICP备20016716号 )  

GMT+8, 2023-3-21 06:59 , Processed in 0.027959 second(s), 1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 pptv聚力

回顶部